飼料對動物健康狀況、生產性能、產品品質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飼料成本是動物生產的主要成本項目,可占總成本的50%~70%。近年來,由于工業用糧的增加及可耕地的有限性,導致飼料原料供應日趨緊張,價格不斷攀升。因此,控制飼料成本對于提高養殖業的經濟效益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成為養殖與飼料行業的關注焦點??蒲腥藛T與生產者都做出了巨大努力,探索種種可行途徑,以期有效降低配合飼料的成本。
1·飼料成本的控制目標及影響因素
動物生產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提供優質的畜禽產品,獲得最大的經濟及社會、生態效益。我們所追求的最低成本飼料,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最低價格的飼料,應該是指使用這種飼料, 能滿足動物的營養需要,使其能達到一定的生產性能,獲得最佳生產效益,且飼料配方的成本價是最低的。高效益是目的,低飼料成本是手段,切不可本末倒置。飼料成本不僅包括各項飼料原料的成本,還包括采購、加工、貯存及各種損耗成本。上述諸環節的因素都會影響到最終的飼料成本。另外,還與動物對飼料的利用效率有關。因此,要有效地降低飼料成本,獲得最大生產效益,單一的途徑無法達到目的,需要采取多種措施綜合應用。
2·以效益最大化為目標來設計飼料配方
效益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產出與投入的差值。動物是一個復雜的體系,產出與投入相關,但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產出投入之差值受到動物產品的市場價格、飼料原料的市場價格所影響,而市場價格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是隨不同時期、地方而動態變化的。所以,飼料配方要根據具體情況隨時做出調整。
3·提高動物對飼料的利用效率
提高飼料利用率等于節約了飼料,是降低飼料成本的重要手段。動物對飼料的利用效率與動物自身及飼料種類有關。
3.1 選用良種
生產中選擇飼料利用率高的品種,如產蛋量相同的蛋禽,體重大的雞比體重小的雞耗料多,應選擇體重適中的品種。
3.2 選擇適宜的營養指標
動物的營養需要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在進行配方設計時都要加以考慮,尤其是品種類型、生長階段、生產性能、飼料原料供應和飼養管理條件等。營養水平過低,不能滿足動物的生長生產;過高,則無法充分利用,降低了飼料的利用率。應根據實際情況精準設定待配飼料的營養水平,使之盡量滿足動物的營養需求,同時盡可能地減少浪費。在制定營養指標時,光考慮這些因素還是不夠的,必須考慮產品銷售狀況。不同的市場行情下,應選擇不同的配方策略,方可保證效益最大化。
3.3 合理使用合成氨基酸
蛋白質飼料成本可占飼料總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通過提高飼料中蛋白質的利用率可降低飼料蛋白水平,這是控制飼料成本的重要途徑。飼料蛋白質所含多種氨基酸之間的平衡情況是決定其利用效率的關鍵性因素。一種蛋白質中氨基酸的平衡性越差,則動物對其利用率也越低。在飼料中合理使用合成氨基酸配制氨基酸平衡飼糧,可以有效提高飼料的利用效率,減少日糧中蛋白原料的使用,不但節約了飼料成本,增加養殖效益,同時可顯著減少氮的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日糧粗蛋白水平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可以減少8%的氮排泄量。研究表明,把粗蛋白水平降低4個百分點,同時補充合適的氨基酸,從斷奶到屠宰,除了酮體性狀有影響外,豬的生長性能無明顯變化。
在低蛋白日糧中或由低質量蛋白飼料組成的日糧中合理添加合成氨基酸,可顯著減少飼料中蛋白質用量、降低成本,經濟與環境效益俱佳。
3.4 合理使用酶制劑
在畜禽日糧中添加酶制劑可消除飼料糧中的抗營養因子、提高飼料的利用率、節約飼料資源、降低成本。同時,應用酶制劑可大大減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等有機物的排出量, 從而大幅度減少它們對土壤和水體環境的污染。目前飼用酶近20種,在實踐中應用較廣的主要有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以及植酸酶等的幾種[3]。蛋白酶、淀粉酶,主要用于補充動物內源性消化酶的不足;β-葡聚糖酶,主要用于以大麥、燕麥為主的飼料原料;纖維素酶、果膠酶,主要作用是破壞植物細胞壁,釋放細胞中的營養物質,同時消除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降低胃腸道內容物的粘度,促進動物的消化吸收。植酸酶可將飼料中動物無法分解的植酸鹽降解并釋放出可供動物利用的無機磷,減少傳統飼料配方中磷酸氫鈣等無機磷的補充量。另外,使用植酸酶還可提高飼料中粗蛋白質、鈣、磷等營養成分的消化率,明顯改善飼料的營養價值,增加養殖效益。添加植酸酶后飼料磷的取代量為0.1%~0.2%。實際應用植酸酶時以部分替代無機磷較為合理和科學。要替代0.1%的無機磷,各種動物飼料中應添加的植酸酶劑量為:肉仔雞500~700FTU/kg、蛋雞300~500FTU/kg、豬500~750FTU/kg。
酶需要進入動物的消化道內部并作用于特定的底物才可發揮作用,因此在使用飼用酶制劑的時候,必須適合飼料原料的特性,適應動物消化道的特點,并考慮動物的種類、生長期的不同和消化生理的差別等因素,選擇適合種類的酶和最佳的使用量。
3.5 飼料加工處理
飼料在加工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影響飼料中各種營養成分的利用率,以及動物的生產性能[6]。在制定完善的飼料配方后,通過適當飼料加工處理來進一步提高飼料營養利用率,進而提高畜禽生產性能,是實現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必要途徑。
4·科學使用替代原料
常規的蛋白、能量飼料資源的短缺、價格高漲,增加了生產成本,嚴重制約著我國畜牧業的發展。開發非常規飼料是緩解飼料資源不足、降低畜禽飼養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非常規飼料包括非常規蛋白原料(棉粕、菜粕、花生粕、DDGS、向日葵粕、玉米蛋白粉、芝麻粕、胡麻粕、亞麻籽粕、亞麻仁粕、椰子粕、肉骨粉、羽毛粉、血粉、味精菌體蛋白、氨基酸副產物、啤酒酵母等)非常規能量原料(米糠、糖蜜、甘蔗汁、木薯、馬鈴薯、甘薯、甜菜渣、黑小麥、玉米皮渣、玉米油餅、酒糟、醬油糟、醋糟、玉米淀粉工業下腳料、果渣、檸檬酸濾渣、甘蔗渣、菌糠等)。我國常見的非常規飼料原料有雜粕、干酒糟/含可溶物干酒糟(DDG/DDGS)、小麥蛋白粉、玉米蛋白粉、糟渣類等糧食加工副產品以及草產品。
DDGS 是谷物(玉米、高粱、大麥、小麥等)在生產食用酒精、工業酒精、燃料乙醇的過程中經過糖化、發酵、蒸餾除酒精后的殘留物及殘液再經干燥處理的產物。DDGS為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含蛋白質18%~45%,脂肪 8.0%~13.7%,粗纖維7.1%~8.0%,鈣0.2%~0.4%,磷0.6%~0.8%。其中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稍高,色氨酸、賴氨酸明顯不足。DDGS 的亞油酸含量較高,可達2.3%,是必需脂肪酸亞油酸的良好來源。 DDGS含有大量水溶性維生素和維生素E,并且在發酵蒸餾過程中形成未知生長因子[8]。DDGS以其高蛋白、高有效磷、價格低廉、產量大、安全性好的特性已成為國內外飼料生產企業廣泛應用的一種新型蛋白飼料原料,在畜禽及水產配合飼料中通常用來替代豆粕、魚粉,添加比例最高可達30%,并且可以直接飼喂反芻動物。
非常規飼料原料的選擇應所在地的現實情況,因地制宜,就近便利,經濟合理地選購。飼用酶制劑的廣泛使用及各種新型加工工藝的采用,為克服非常規原料的缺點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手段,必將有力推動非常規飼料原料的開發利用。
5·加強管理、減少浪費
生產中,飼料浪費量約占全部飼料消耗量的3%~8%,甚至達10%以上,減少浪費是控制飼料成本的關鍵。產生飼料浪費的環節很多,如飼料配方不合理、原料質量缺陷、采購環節存在不足、貯存條件不當、飼喂過程中的過量損耗等。因此,要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
5.1 科學的配方管理
根據原料、產品的市場行情及動物的生長階段、狀態及時調整配方。
5.2 控制原料購買成本
結合生產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原料采購制度,規范原料質量標準,本著就近及確保原料的質量的原則,盡可能降低購買價格。
5.3 規范倉庫管理
良好的飼料倉庫管理將降低飼料的損耗。完善飼料及原料的保管條件,確保在整個存放過程中無潮、無霉、無鼠、無蟲、無污染。
6·結論
有效控制飼料成本是養殖業獲得良好效益的前提和保證,也是動物生產從業人員孜孜以求的目標。鑒于形成飼料成本的復雜性,我們需要針對各自的實際情況,以獲得最佳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為標準,多種措施并舉,切實降低飼料成本。